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3-10-02 23:38:02 责编:小OO
文档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处理方式及伪证罪的立案标准。伪造证据情节轻的可罚款、拘留,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伪证罪。伪证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对他人刑罚、逃避刑罚、冤假错案、经济犯罪销毁证据、致人自杀或精神失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处罚,若构成犯罪则按刑法规定判刑。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怎么处罚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伪证罪。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一)冒充他人提起诉讼或者参加诉讼的;

(二)证人签署保证书后作虚言,妨碍人民审理案件的;

(三)伪造、隐藏、毁灭或者拒绝交出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二、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伪证罪,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制造伪证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贿赂、重大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等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有伪造证据行为的,一般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处罚,而其中要注意,若是认定构成犯罪,这个时候作出的处罚就不再是罚款、拘留那么简单的了,而是会按照《刑法》中的规定对行为人判刑。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可能构成伪证罪。

结语

伪造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处罚因情节而异。轻微情节可罚款或拘留,严重情节可能构成伪证罪。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审理案件的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规定,冒充他人提起诉讼、作虚言、妨碍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等行为可适用上述规定处理。伪证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足以使他人受刑罚、逃避处罚或造成冤假错案、国家工作人员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证据、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可能构成伪证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人民、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