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盗窃罪无罪辩护是怎么样的
2023-10-04 04:44:55 责编:小OO
文档


盗窃罪无罪辩护是怎么样的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贵州***律师事务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之规定,我们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孔xx家属的委托,并经被告人孔xx本人同意,担任被告人孔xx的辩护人。开庭前,我们依法会见了被告人,认真听取了被告人孔xx的陈述,阅读了本案的相关材料,对本案的事实已经有了较明确的了解。下面,本辩护人就根据本案的事实和我国现行的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仅供合议庭参考:

对公诉机关所指控的被告人孔xx涉嫌构成盗窃罪,代理人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错误,理由如下:

第一、本案中定性为盗窃罪,其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加以支撑。本案中唯一的证据即为几被告人的供述,但各被告人在其庭审中,均已指认自己受到了刑讯逼供,虽然本案中各被告人并未拿出任何证据加以证实,但是作为我国司法环境,很显然被告人均处于劣势地位,根本无法收集到任何证据证实自己受到了刑讯逼供,但是作为机关,其应该提出自己没有刑讯逼供的证据,为何对此机关隐而不提。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提出,就在本案庭前会议中提到的问题,在卷宗第92页孔xx供述及第103页中错误的地方(第90页倒数第八行的“十许”和第101页),应该为“十时许”。上述几点详见笔录,可以说完全一致,甚至就连错误地点,所画比划均完全一致,在庭前会议阶段,本辩护人曾经提出这个问题询问机关,但机关的回复却支支吾吾,并未作出任何有力的回应,简单回复本案只是巧合,世界上这样的巧合存在吗?无疑是机关在做完第一次笔录之后,以后的笔录,打印出来之后再行修改或者是直接引用第一次的笔录,这才导致了前后笔录重复、一致、修改地方及手法均完全相同。不难想象,之所以公诉人提到各被告人的笔录均已供述,完全是因为复制而造成的,不仅我方当事人的笔录出现类似问题,这种问题还影射到了其它二位被告人的供述中。

就本案的询问笔录而言,细心点不难看出,我当事人孔xx第一次的询问笔录与第二、四次笔录基本相同,但值得怀疑的是,第一次笔录接近做了6个小时之久,而之后的笔录内容差不多,却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如此合理性的怀疑,机关并未作出任何处理或解释。

第二、就本案中所盗窃的摩托车,依据各被告的供述,均有陈述是被骑到六盘水市钟山区水钢桃树林卖给了一个名叫陈xx的男士,但是就这个人,机关草草以无法找到这个人,匆匆出具一份情况说明便已完事。这个名叫陈xx的是否存在?是否是被告人真的遭到刑讯逼供而说出来的呢?还是压根就没这回事?关于这一点,实为本案的严重瑕疵。

第三、本案量刑证据中的鉴定结论,因没有实物,鉴定机构所做出来的鉴定结论,可想而知,其参考依据是什么?是依照什么规则作出的鉴定?实物所购时间及损坏程度均不相同,仅仅凭借机关提供的甚至是当事人的口述,就做出了如此数额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不具备证据的构成要件的,其结论也是不客观,苍白无力的,更何况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依法没有出席法庭接受询问,因此,该组证据不能作为对本案被告人等进行量刑的依据。

最后,我们纵观本案的所有证据,仅仅是有六盘水市红桥新区区域内的摩托车被盗后,其受害人进行了报案,但具体是不是本案中的几名被告人所为?从后面的证据中,有了三名被告人的口供,但是该口供本辩护人在第一点中已经明确阐述,口供本身不可信,也不合法。更何况受害人(也即失主)的报案材料与本案是不具备任何关联性的,作为本案中涉案物品的处理结果、所谓陈xx这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物品的关键人物、加上鉴定结论的不客观性,本案中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或者形成证据链条,证明被告人孔xx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本辩护人认为,本案中被告人孔xx不构成盗窃罪,请求合议庭在合议时,充分考虑本案中的证据及证据之间的连贯性,依照《刑事诉讼法》第53条的规定,作为疑罪案件,其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原则,依法判处被告人孔xx无罪。

律师点评:本案中案件已经开庭,但依据我们国家法律,本案中几个被告预计难逃被追究责任的厄运。当然,判决之后我方会考虑上诉。

在这样的法制体系下,难道就为了鉴于侦查、批捕、审查人员的工作关系,而漠视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以上代理意见,敬请合议庭参考。

辩护人:王**律师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