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有哪些?
2023-10-05 14:40:30 责编:小OO
文档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近年来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手段进行了梳理,主要有10种常见形式:

(一)利用

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盗号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及密码,并录制对方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亲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亲友观看骗取信任,然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诈骗。防骗对策是遇到网络上有人借款,即使对方有视频也不能轻信,揭露此骗术仅需牢记一个“制敌招术”:眼见不一定为真,打个电话确认下就可辨别真伪。

(二)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或者交易后再进行盗号的方式诈骗。防骗对策是不要轻信网游中认识的一些“战友”,尤其是警惕先付款后交货的交易方式。

(三)利用网上银行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制作与一些银行官网相似的“钓鱼”网页,盗取网银信息后将帐户现金取走。防骗对策是在登录银行网页时务必检查是否是该银行的官网,同时要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

(四)网购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犯罪分子为事主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显示不成功让多次汇钱诈骗;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私下交易诈骗;先收取订金然后编造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诈骗;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诈骗。防骗对策是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购物网站,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图片和商品评论。尽量使用支付宝、U盾等安全支付工具,拒绝与店主私下交易。

(五)网上中奖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汇款。防骗对策是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请您千万不要相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否则很可能一步步陷入骗子设置的陷阱之中。

(六)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传票、包裹藏毒等借口,谎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或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防骗对策是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目前、、等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电话不能相互转接,也没有设立“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凡是自称国家机关要求把钱汇入安全帐户的都是诈骗,对此切勿相信。

(七)冒充亲友以车祸、嫖娼、吸毒被抓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不久又编造本人或亲友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不敢告诉家人,向事主借钱,并要求汇到指定账户。防骗对策是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猜猜我是谁”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

(八)“”绑架恐吓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自称“”拨打事主电话,谎称事主亲属被其绑架索要“赎金”,利用事主急于解救“人质”的心理实施诈骗。防骗对策是接到此类电话不要贸然向对方指定账户汇款,以筹钱等为理由拖住对方,在最短时间内与“人质”亲属联系核实,以此揭穿。

(九)冒充税务、财政、车管部门工作人员以购车、购房退税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国家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为名,让事主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并汇入指定的帐户实施诈骗。防骗对策是税务部门退税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你接到这样的电话即可认定是诈骗。

(十)群发银行卡透支、消费短信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接收者打电话询问时,犯罪分子便分别扮演“银行”、“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诱骗事主将银行卡内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防骗对策是收到类似信息应拨打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永远不要相信有“安全帐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