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合同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2024-05-24 12:56:31 责编:小OO
文档


本文介绍了合同诈骗的条件及判刑范围,同时区分了诈骗罪与玩忽职守罪、工作失误之间的界限。诈骗罪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包括具有欺骗对方的故意、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并签订合同、合同没有按照约定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导致对方遭受经济损失。而玩忽职守罪和工作失误则需要满足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欺骗对方的故意;二是行为人实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骗行为;三是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并签订了合同;四是合同没有按照约定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

一、诈骗罪的判刑范围

诈骗,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诈骗罪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专柜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三是欺骗行为使受骗人陷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

二、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

行为人的行为若满足以下犯罪构成要件的,即构成合同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权以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客观方面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拓展延伸

诈骗50万元以上该怎么判

诈骗50万元以上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结语

合同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如果行为人具有欺骗对方的故意,实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骗行为,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并签订了合同,合同没有按照约定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那么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而玩忽职守罪和工作失误则与合同诈骗罪有所区别。行为人如果因为疏忽或者不履行职责而导致损失,则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而如果行为人具有故意,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