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违反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立案标准
2024-05-24 06:32:51 责编:小OO
文档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指军职人员未经批准将武器装备改作他用,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行为,后果包括战斗失利、任务未完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法律分析

一、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指军职人员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未经有权机关批准而自行将编配的武器装备的改作其他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立案标准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结果犯,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这里的严重后果,参照《立案标准》的规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造成战斗失利的;

(2)造成重大任务不能完成或者迟缓完成的;

(3)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三人以上的;

(4)造成武器装备或者国家和人民财产损毁,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

(5)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拓展延伸

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法律适用与审判实践

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指以非法方式获取、非法转让、非法出租、非法借用、非法出借、非法销售、非法制造、非法储存、非法运输、非法使用国家规定的武器装备,且违反了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规定的行为。对于该罪行的法律适用与审判实践,需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证据的充分性等因素。在审判过程中,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意、社会危害程度、违法所得金额等因素进行量刑,并依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结语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严重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的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严重后果包括战斗失利、任务未能完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对于该罪行的审判实践中,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被告人的主观恶意和违法所得金额等,依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21修正):第六章 院校从青年学生中招收的学员 第四十二条 院校从现役士兵中招收的学员,适用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21修正):第六章 院校从青年学生中招收的学员 第四十一条 学员被开除学籍的,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就读期间其父母已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可以回父母现户口所在地,由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二章 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职业技能等级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