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
2024-05-27 23:13:51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是一种民事诉讼案件,其主要特征是被害人受到了误导和欺骗。在认定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时,需要考察诈骗者的故意行为和欺骗手段是否存在。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十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骗取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以合同诈骗方法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对于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应当根据其犯罪事实和情节,依照法律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需证明被告故意使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的欺骗手段,骗取财物,且数额较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