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刑事诉讼法审判期限的规定是怎样的?
2024-05-15 11:24:27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一审将案件移送二审(一个月左右)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送交同级人民和对方当事人。”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刑诉解释》)第三百零二条规定:“上诉人通过第一审人民提出上诉的,第一审人民应当审查。上诉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上诉期满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和对方当事人”;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上诉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后三日内将上诉状交第一审人民。第一审人民应当审查上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接到上诉状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和对方当事人。”

虽然《刑事诉讼法》对原审移送案卷、证据提出了“三天以内”的期限要求,但实际上由于一审工作流程、人力调配、上下级协调等原因导致一审在收到上诉状后基本不可能在三日以内将案卷移送二审。在实际情况中,一审往往是在收到上诉状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将案卷整理完毕,移送二审。

二、第二审审查立案并移送业务审判庭(十五日左右)

《最高人民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度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第规定:“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关于执行〈最高人民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度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立案庭承担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诉讼保全、庭前证据交换等庭前程序性工作的,向审判庭移送案卷材料的期限可不受《最高人民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七条“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规定的,但第一审案件移送案卷材料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十日,第二审案件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三、二审同级人民阅卷(通常一至两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审人民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查阅案卷。人民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刑诉解释》第三百二十条规定:“开庭审理第二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查阅案卷。自通知后的第二日起,人民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人民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人民在接到第二审人民决定开庭、查阅案卷通知后,可以查阅或者调阅案卷材料,查阅或者调阅案卷材料应当在接到人民的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完成。在一个月以内无法完成的,可以商请人民延期审理。”

进入二审程序的案件如果开庭审理,同级人民应当出席法庭,那么就需要对案卷进行查阅以作准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的同级人民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完成阅卷,但是《人民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在《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作了“突破”,留了一个“在一个月以内无法完成的,可以商请人民延期审理”的后门。我们在办理一些重大疑难的二审案件时,就时常会遇到人民以无法在一个月内完成阅卷而申请延期的情况。

四、二审审理期限(二至四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审理二审案件应当在二至四个月之内审结。

五、不计入审理期限的延期审理(一个月以上)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最高人民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度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

上述可不计入审理期限的情形之间可接连出现,而在司法实务中,如果需要更长的审理期限,往往会与辩护律师协商,要求辩护律师以需要调取新的证据为理由延期审理。因此,不计入审理期限的时间往往长达一个月以上。

六、重新计算审理期限的延期审理(退回补充侦查,每次三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第二百零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后,人民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诉解释》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审判期间,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合议庭应当同意,但建议延期审理不得超过两次。”

根据上述规定,当正常的审理期限届满时,人民退回补充侦查一个月后将案件移送人民,人民重新计算两个月的审理期限,那么两次退查机会将使得审限可以延长六个月。

综合上述法律、司法解释对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可以发现由于存在案卷交接、重新鉴定等不计算在审限内又不可控的因素,我们是难以准确算出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最长有多久。但是我们可以按较保守的算法对审限进行计算:

1(移送二审)0.5(二审立案)2(阅卷)4(正常审限)1.5(不计入审限的时间)6(重新计算审理期限)=15个月

也就是说,在没有“刻意”拖延审限的情况下,在接到上诉状之后,可能会在15个月之后才“依法”作出二审判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