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取得对方谅解书只能减轻处罚,是否免刑需最终裁决。根据刑诉法第277条,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赔偿损失并获得被害人谅解,可和解。案件和解后,可建议从宽处理,可建议从宽处罚,可作不起诉决定或从宽处罚。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后,取得了对方的谅解书,可以免予刑事责任吗??交通事故后,取得了对方的谅解书,可以免予刑事责任吗?交通事故后,取得了对方的谅解书只能作为减轻处罚的依据,是否免于刑事处罚需要根据最终反角才可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机关可以向人民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可以向人民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中对方谅解书的法律效力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交通事故中对方谅解书的法律效力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取得对方谅解书可能会对涉事人的刑事责任产生一定的影响。谅解书可以被视为对事故责任的一种认可,有时会将其作为减轻刑事责任的因素进行考虑。然而,仅凭对方谅解书并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因为刑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事故的性质、损害的严重程度、双方的过失程度等来确定刑事责任。因此,取得对方谅解书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除刑事责任,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交通事故后取得对方的谅解书只能作为减轻处罚的依据,并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会根据事故的性质、损害的严重程度、双方的过失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刑事责任。因此,取得对方谅解书并不能确保免予刑事责任。具体的判决结果需要根据的最终裁决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举报。举报属实的,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八十条 交通执行职务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标志,持有人民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指挥规范。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六十六条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根据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以及受害方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已经按照前款规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重新确定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除应当载明本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注明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