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欺诈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024-05-19 09:54:31 责编:小OO
文档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相应刑罚,包括侵犯财物所有权、实施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目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数额较大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表现为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行了诈骗行为且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作出了财产处分行为;

3、主体为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揭示欺诈行为的常见手段

欺诈行为的常见手段包括虚假陈述、伪造文件、盗用身份、网络诈骗等。虚假陈述是指在交易或合同中故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以获取不当利益。伪造文件是指制作或使用伪造的文件或证件,以欺骗他人。盗用身份是指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欺诈活动。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骗,如假冒网站、钓鱼邮件等。揭示欺诈行为的常见手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加强法律保护,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打击欺诈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结语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包括侵犯财产所有权、实施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误认并作出财产处分、作案者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有直接故意且追求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根据《刑法》第266条,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加以罚金;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加以罚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加以罚金或没收财产。加强法律教育、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和打击欺诈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 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