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家的不可抗力
2024-05-19 21:39:27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国家属于条件性不可抗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不可抗力,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性:开始施行的时间起才有约束作用。

2、不可抗性:国家正式实施的时间起,以后的各种工作均必须按相关执行。

3、保护性:国家对产品的生产方具有保护性。

4、滞后性:国家一般均是为调整已经发生的情况而颁布的。

对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不可抗力应当同时具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三个特征。

理论上通常认为不可抗力包括:

1、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重大的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

2、重大的社会非正常事件。这类事件往往指社会异常的、突发的事件,既非自然灾害,也不属于行为,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等。这些事件虽然是人为的,但对局外的民事关系的当事人而言,这些事件则是既不能预见也不能避免与克服的,因此属于不可抗力。

3、有些情况下,行为对民事当事人民事活动的影响,类似于不可抗力,应当比照不可抗力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五百九十条 【不可抗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