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
中药的性质和 滋味。中药药 性理论的基本 内容之一。药 物都具有一定 的性和味。性 与味是药物性 能的一个方面 。自古以来, 各种中药书籍 都在每论述一 药物时首先标 明其性味,这 对于认识各种 药物的共性和 个性,以及临 床用药都有实 际意义。药性 是根据实际疗 效反复验证然 后归纳起来的 ,是从性质上 对药物多种医 疗作用的高度 概括。至于药 味的确定,是 由口尝而得, 从而发现各种 药物所具不同 滋味与医疗作 用之间的若干 规律性的联系 。因此,味的 概念,不仅表 示味觉感知的 真实滋味,同 时也反映药物 的实际性能。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食疗常识里的四气和五味是指什么?
1、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2、五味:酸、苦、甘、辛、咸
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或药物的辛、甘、酸、苦、咸等五种味道,实际上还有淡、涩等也属于五味,一般将淡味归在甘味的范畴,涩味归于咸味的范畴。不同的味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辛味能宣散、行气、通脉。
扩展资料
四气相关食物:
一般情况下,寒凉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生津、通利二便的作用。常见的有:菊花、茶叶、梨、柿子、西瓜、草莓、荸荠、萝卜、紫菜、茭白、冬瓜、丝瓜、莴苣、芹菜、苦瓜、黄瓜、鸭肉、兔肉、蟹、黑鱼、薏米等。
温热的食物则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的功效。常见的有:姜、葱、蒜、胡椒、辣椒、韭菜、糯米、燕麦、白豆(又称眉豆)、甘薯、南瓜、油菜、山楂、大枣、杨梅、鸡肉、羊肉、黄鳝、带鱼等。
还有一些食物寒热不明显,性质比较平和,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常见的有:籼米、粳米、玉米、芝麻、大豆、豆油、卷心菜、猪肉、牛肉、鲤鱼、鲫鱼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所说的四气五味是什么?中药五味都有哪些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用四气五味防病保健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