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工伤鉴定为10级伤残,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期间的赔偿。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具体流程为:申请劳动仲裁,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立案并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可正常工作。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10级伤残享受7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规定。
法律分析
劳动者工伤鉴定为10级伤残的,用人单位不支付其工伤期间的各种赔偿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期间的各种赔偿。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结语
劳动者工伤鉴定为10级伤残的,用人单位不支付其工伤期间的各种赔偿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期间的各种赔偿。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有效途径,劳动者可以按照规定递交材料并参与仲裁程序。在仲裁期间,劳动者可以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不会耽误就业。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0级伤残享受一定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的待遇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劳动者有权利申请仲裁并获得应有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