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是否需要移送虚假诉讼案件?
2024-05-11 08:49:58 责编:小OO
文档


《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了对虚假诉讼的惩处措施,人民在办理虚假诉讼案件时,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的审判、执行人员可移送反贪、反渎部门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参与人,检察机关将案件线索及材料移送机关处理。

法律分析

人民在办理虚假诉讼案件过程中,发现人民审判、执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将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反贪、反渎部门处理;对实施虚假诉讼的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依法及时将案件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机关处理。

《刑法修正案九》307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虚假诉讼人涉嫌构成犯罪的,还可以向公检法举报虚假诉讼人,应依法将相关线索和案件材料移送机关。

拓展延伸

虚假诉讼案件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虚假诉讼案件是指当事人故意提起虚假的诉讼,以达到欺骗、损害他人利益的目的。一旦虚假诉讼被揭穿,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首先,可能会对提起虚假诉讼的当事人予以处罚,包括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追究。其次,虚假诉讼会损害司法公正和诉讼秩序,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虚假诉讼,法律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诉讼材料的审查、提高诉讼费用、设立举报渠道等。此外,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律教育的加强也是防范虚假诉讼的重要手段。通过严厉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公正,才能保障诉讼权利的正常行使。

结语

在办理虚假诉讼案件中,人民发现审判、执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时,可移送反贪、反渎部门处理;对实施虚假诉讼的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参与人涉嫌犯罪时,检察机关将及时移送机关处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307条规定,虚假诉讼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将受到刑事处罚。虚假诉讼不仅损害司法公正和诉讼秩序,也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诉讼材料的审查、提高诉讼费用、普及法律知识等措施是防范虚假诉讼的重要手段,以维护司法公正和诉讼权利的正常行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 地方各级人民认为本级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对同级人民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原审人民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向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