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是否被判刑后仍将被开除公职?
2024-05-15 06:46:41 责编:小OO
文档


公职人员犯罪后,开除并非必然。根据不同情形,仅故意犯罪被判刑、过失犯罪刑期超过三年或剥夺政治权利的才会被开除。过失犯罪刑期不超过三年的一般会被开除,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撤职,需上级机关批准。若公职人员因罚款或犯罪情节轻微被不起诉或免予刑罚,会被撤职;若造成不良影响,则会被开除。

法律分析

公职人员判刑后不一定会被开除。

一、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三、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拓展延伸

刑罚执行结束后是否可以恢复公职?

在大多数情况下,刑罚执行结束后可以恢复公职,但具体情况取决于法律规定和相关机构的决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刑罚执行结束后可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可以恢复公职。这些程序可能包括个人申请、背景调查、道德评估和审查等。同时,刑罚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也会对是否能够恢复公职产生影响。有些严重的罪行可能导致永久禁止担任公职。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人案件和法律规定进行评估和决定。最终,恢复公职的决定将由相关机构或法庭作出,以确保公正和合法。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职人员犯罪后是否被开除取决于罪行性质和刑罚程度。一般情况下,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公职人员应予以开除。对于过失犯罪判刑较轻的情况,一般应予以开除,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撤职,需上级机关批准。若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处罚金或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决定或免予刑事处罚,应予以撤职;若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开除。具体恢复公职的程序和评估需根据个人案件和法律规定进行,最终决定由相关机构或法庭作出,以确保公正合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

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