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被开除和辞退有什么区别?被开除后还能得到经济补偿吗?
2024-06-02 08:29:09 责编:小OO
文档


工作时如果用人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辞退,一种是开除。那么辞退和开除有什么区别呢?被开除的情况下还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接下来就由带各位了解一下吧!

一、辞退和开除有什么区别

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解雇员工的行为。辞退有可能是员工违纪、公司经营发展困难或者公司更换职员等原因。

开除是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但屡教不改的员工,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行政处分。

辞退又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违纪辞退属于劳动者存在过错行为但不至于开除,正常辞退一般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而开除是劳动者存在重大过错行为时,用人单位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措施,并且属于一种行政处分。双方区别在于只有劳动者存在重大过错行为时,用人单位才有权开除,而反之,劳动者没有存在重大过错的,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辞退。

根据已被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执行开除必须经由厂长或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告相关劳动部门备案。

而现在的《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不能用原来的“开除”条款,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但是仍保留了可以开除的几种情况,规定了以下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制度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导致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指出拒不更改的;

5、因欺诈、胁迫的手段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被开除了还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根据上文我们得知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废除后,不能再用“开除”条款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在劳动关系中,依旧有人称存在上述几种情形的解除劳动合同为“开除”,那么被“开除”了还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中,我们可以得知存在上述情形的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并且在上述情况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要赔偿相应的损失。

反之,在劳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如果用人单位方存在违法行为,或者没有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劳动者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上述是整理的辞退和开除的知识,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