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假按揭的法律责任
2024-06-01 01:51:03 责编:小OO
文档


假按揭的法律责任

一、借款人和开发商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如果是开发商通过伪造借款人签名“假按揭”的,由于根本不存在借款人,因此应由开发商承担全部的还款责任。如果是开发商和借款人串通进行“假按揭”的,由于借款合同有效,借款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清偿贷款,并由开发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当然,借款人履行义务后,可以以其并未真正购房,也未使用贷款为由要求开发商返还贷款。在借款合同中一般约定开发商的保证责任为“阶段性”保证,在借款人所购住房的抵押登记手续办理之后,开发商的连带责任即告免除,该笔贷款由借款人以其所购住房提供抵押担保。

(二)开发商和银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对于开发商,在假按揭中,对于开发商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前文“森豪公寓”案即为此类案件之典型。另一方面,如果所谓开发商只是少数犯罪分子借以诈骗银行贷款的工具,则可以认定为贷款诈骗罪。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如属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按揭贷款时,在所有借款人资料和购房合同均系伪造的“假按揭”中,因未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导致开发商得逞的,如果开发商到期无法还款,也无财产可供执行,造成大量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的,贷款银行的主管人员应构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如银行职员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但符合《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16条所列情形的,贷款银行和有关责任人员亦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推动下,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全面推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居民住房消费得到有效启动。

所谓假按揭,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作为购房人,假借购房之名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对于开发商而言,“假按揭”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快捷、成本回收迅速。完全可以说是最佳的“无”本万利的商业运作手段,正因如此,“假按揭”的运作在全国范围内越演越烈。综合分析下,“假按揭”的利大致在于:

迅速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压力。在开盘期进行“假按揭”,造成表面热销的假象,使资金迅速回笼,甚至可以提前获得利润。

迅速盘活资金。在尾盘期进行“假按揭”,可以迅速盘活资金,以达到清盘目的,将尾盘商品房滞销风险直接“打包”转嫁给银行。

变通取得开发贷款。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需要考查企业资信条件,进行项目审验,并且要层层审批,手续相对繁琐;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仅门槛低,手续也十分简单。因此,“尾盘假按揭”成为开发商

“变通”获取开发贷款最有效的手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