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解决途径: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依靠当事人自身力量解决争议。社会救济包括调解和仲裁,由第三方调解员或仲裁机构处理纠纷。公力救济指诉讼,通过审理、判决和执行解决纠纷。
法律分析
当事人可以参照如下处理:
1、可以先与对方协商解决此事(要求排除妨碍);
2、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要求户口所在村的村委会调解员出面调解;
3、上述都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的,可以向宅基地所在地的人民起诉维权。一,民事纠纷的定义及调整范围:
1,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
2,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
3,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二,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1,自力救济:
(1)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
(2)自决是指纠纷主题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
(3)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2,社会救济:
(1)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2)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
(3)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4)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5)仲裁不同于调解,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6)仲裁与调解一样,也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纠纷的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够开始。
3,公力救济:
(1)公力救济是指诉讼;
(2)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当事人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纠纷;二是社会救济,包括调解和仲裁,通过第三方的介入进行调解或仲裁;三是公力救济,即通过民事诉讼向寻求解决。不同的纠纷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第二章 防护重点 第十三条 城市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第五章 疏散 第四十条 农村人口在有必要疏散时,由当地按照就近的原则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第二章 管道规划与建设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编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需要管道改建、搬迁或者增加防护设施的,应当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补偿方案。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