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多少金额的诈骗罪被判有罪?
2024-05-21 19:05:36 责编:小OO
文档


诈骗罪刑罚标准及从严惩处情形,以及诈骗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根据诈骗金额的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来判定刑罚,金额较大、有严重情节的构成诈骗罪。诈骗金额的认定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特别巨大。从严惩处的情形包括对多人实施诈骗、涉及救灾、抢险等情况,以及对弱势群体实施诈骗等。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具有特定情形且认罪悔罪的诈骗行为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一、诈骗多少金额判刑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或者有严重情节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实际案情对犯罪分子判刑。

2、诈骗罪数额认定标准: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数额较大;

(2)、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数额巨大;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

3、诈骗罪从严惩处的情形: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

二、诈骗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结语

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与所涉金额有关。根据数额的大小,可分为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同时,严惩诈骗罪的情形包括发送虚假信息、诈骗救灾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等。然而,若行为人具备法定从宽处罚情节、退赃退赔、未参与分赃或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被害人谅解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可以考虑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对于诈骗近亲属财物的情况,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但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时,也应酌情从宽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第一百六十七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