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杭州人才引进有哪些202?
2024-05-21 20:16:33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为了免去大家阅读繁杂的申领流程,我先简单的陈述,供大家参考。后面会附有官方的申领指南。

申请资格: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博士)

2.申请时限:毕业后一年内,毕业在2019年6月3日之后的。

3.用人单位:在杭州缴税的企业或者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用人单位。

4.申请时间:公司为你缴纳社保满一个月之后便可申请。

5.补贴金额:生活补贴--本科生1w,硕士3w,博士5w。非全日制的硕士和博士不可以!

租房补贴--每年可申请1w,最多申请三年。在杭州有房的不可以!

6.户籍:不需要迁户口,不需要!不需要!

7.申请方法:

生活补贴:下载杭州市民卡app---登陆个人账号---搜索人才码---生活补贴--输入本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公司的社会信用代码--1分钟秒到账。

租房补贴:下载杭州市民卡app---登陆个人账号---搜索人才码---租房补贴---输入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租房信息---这个时间稍久,可能1小时

8.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青荷礼包,这个真的很不错。赠送200元的公交地铁免费乘车+公园年卡(西湖景区免费享)+长三角旅游免门票(文化旅游年卡)+生日月赠送的免费乘车券。

青荷礼包有效期也是一年,一年之内你都可以领。比如你2021年9月领了,那么有效期到2022年9月。如果你领取时间在2022年5月,那么有效期到2023年5月。所以如果你近期没有出游计划的话,可以稍晚领取。

公园年卡目录:(不止截图这些,后面大家可以自己看)

长三角旅游景点目录:(西溪湿地门票就80,用这个可以直接刷码进。另外强推千岛湖,大家可以在

10、11月份左右去,还是很不错的)

公交地铁乘车券就没必要说了。

对于爱玩的人来说,青荷礼包真不错,哈哈。希望今年来杭州的人可以一起交个朋友,尤其北方的朋友们,大家周末可以一起玩耍。

附:

二、官方给的申领指南

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

一、补贴标准

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二、申请条件

三、申请流程

申请可通过“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或“杭州市民卡APP”。

1.“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单位法人登录申请)

申请人向所在用人单位提交材料,用人单位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后,登录“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进行网上申报。系统自动比对审核通过后,向申请人的银行卡拨付资金。

申请人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由实际用工单位进行审核申报。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有效期内劳务派遣合同以及申请人劳务派遣合同由实际用工单位留存备查。

2.“杭州市民卡APP”平台(个人登录申请)

申请人登录“杭州市民卡”APP“人才码”,点击“生活补贴”进行申报。

申请人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需准确、真实的填写实际用工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有效期内劳务派遣合同以及申请人劳务派遣合同由实际用工单位留存备查。

四、其他说明

1.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西部区、县(市)再次申领补贴的除外。

2.在职人员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或国(境)外高校学历学位的,不纳入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范畴。

3.特别提醒: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待遇的个人和用人单位,纳入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五、常见问答

1、生活补贴的申请条件是否有户籍限?

不限户籍,满足申请条件即可以申请。

2、在杭省属单位的可以申请?

企业需满足条件:税务登记注册在杭州市,且依法在杭州缴纳流转税(、消费税)。

省属行政事业单位,发证机关为省民政厅的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不在补贴范畴。

3、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申请时限放宽至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时限如何计?

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首先要满足毕业时间在2019年6月3日(含)之后这一条件,毕业时间之后的五年内均可申请。

4、毕业时间为2019年6月2日(含)之前是否能申?

毕业时间为2019年6月2日(含)之前的申请人按《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杭人社发〔2017〕106号)执行。申请时限为毕业后一年内。补贴标准为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

5、我现在是本科毕业工作,之后获得全日制硕士学历还能再申请?

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若本科已申领,学历升级也无法再次申请。

6、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能申?

根据申请条件,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学习形式应为全日制。

7、劳务派遣人员怎么申?

申请人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通过“亲清在线”数字平台由实际用工单位进行审核申报,或通过“人才码”准确、真实的填写实际用工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有效期内劳务派遣合同以及申请人劳务派遣合同由实际用工单位留存备查。

8、申请人的社会保险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代缴的,是否能申?

不符合“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条件,不符合申请要求。

六、咨询电话:0571-96345

杭州市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

一、内容

对在杭州市无房且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人才租赁房等住房优惠,市、区县(市)各单位新引进的应届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大学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每户每年发放1万元,可发放三年,期满后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继续享受,最长不超过三年。

二、申报对象

(一)申请对象条件

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学习形式应为全日制,国(境)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学历学位需经国家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毕业时间在2020年2月24日(含)之后,申请时限内在我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申请家庭在杭无房且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人才租赁房等租房优惠。

已享受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的申请人再次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或国(境)外高校学历学位的,不纳入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范畴。

在职人员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或国(境)外高校学历学位的,不纳入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范畴。

(二)用人单位条件

(1)企业:税务登记注册在杭州市,且依法在杭州缴纳流转税(、消费税)的各类企业。

(2)行政事业单位:市本级所属或区、县(市)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包含上实行双重管理,在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登记发证手续的行政事业单位)。

(3)其他用人单位:发证机关为市级或区、县(市)级管理部门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等。

(三)发放次数

租房补贴首次发放后,申请人继续缴纳社会保险每满12个月(含)可提交1次补贴续发申请,补贴续发不超过2次;申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续发补贴不超过5次。

(四)申请时限

首次申请时限为毕业后一年内。续发申请时限为补贴首次发放之后三年内。申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续发申请时限为补贴首次发放之后六年内。

三、注意事项

(1)申请日期认定

申请日期以申请人在“杭州市民卡”APP“人才码”上提交时间为准。

(2)毕业时间认定

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学历证书上载明的毕业时间为准,国(境)外高校毕业生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上载明的毕业时间为准。学历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上载明具体年月日的,以载明的日期为准,仅载明毕业年月的,毕业时间以当月最后一天认定。

(三)申请家庭概念

“申请家庭”包括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四)申请家庭在杭“无房”认定范围

新引进应届大学生“无房”指主城区(含钱塘新区)用人单位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在主城区(含钱塘新区)范围无房产(包括住宅和非住宅)且无房产交易记录(含买卖、赠与、继承等)。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用人单位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用人单位所在区县(市)范围无房产(包括住宅和非住宅)且无房产交易记录(含买卖、赠与、继承等)。

(五)申请家庭“未享受租房优惠”认定范围

新引进应届大学生“未享受租房优惠”指申请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实物分配或货币补贴、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或货币补贴、高层次人才租赁(购房)补贴、公有住房等。

已享受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的申请人在补贴发放后1年内不得申请其他租房优惠,享受时间与其他租房优惠合并计算。

(六)劳务派遣人员申报

申请人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应在选择属于劳务派遣人员后填写实际用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待遇的个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就先放这么多,具体细节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留言或者打电话咨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县级以上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耐空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