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种类有哪些
2024-05-20 05:02:39 责编:小OO
文档


根据《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种,具体时效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在某些情况下,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的情况也不受追诉期限。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若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若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则前罪追诉期限从后罪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追诉时效以法定最高刑为基础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种。

1、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追诉时效为5年;

2、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的,追诉时效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的,追诉时效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是死刑、无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

《刑法》

第八十【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中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中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种类主要包括普通追诉时效和特殊追诉时效。普通追诉时效适用于一般犯罪行为,根据犯罪的轻重不同,追诉时效在3年至20年之间。特殊追诉时效适用于特定犯罪行为,如贪污、贿赂、渎职等,追诉时效更长,可达到25年。追诉时效的计算一般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开始,但对于连续犯罪或者持续犯罪的情况,追诉时效的计算会有所不同。此外,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被宣告无罪、撤销或者判决无效,追诉时效将会中断。需要注意的是,追诉时效并不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如谋杀、强奸等,这些犯罪行为没有追诉时效,可以随时追诉。追诉时效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在中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旨在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根据《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不同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有所不同,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特殊犯罪行为如贪污、贿赂等则可达到25年。追诉时效的计算一般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但对于连续或持续犯罪情况,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犯罪行为如谋杀、强奸等没有追诉时效,可以随时追诉。追诉时效的规定旨在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机关、人民、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