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年微信被骗如何举报?
2024-05-21 12:05:19 责编:小OO
文档


微信被骗举报方式及欺诈防范: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微信客户端、聊天窗口举报以及网警举报等方式可举报微信诈骗。欺诈防范方面,不轻信诈骗分子,选择正规交易平台,核实对方身份,电话确认汇款要求,谨慎交友。

法律分析

一、微信被骗的举报方式

(一)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

可以微信扫描关注“12321”即是“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然后就可以通过微信举报诈骗信息。

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为中国互联网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信部电函[2007]459号)设立的举报受理机构。负责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关于互联网、移动电话网、固定电话网等各种形式信息通信网络及电信业务中不良与信息内容(包括电信企业向用户发送的虚假宣传信息)的举报受理、调查分析以及查处工作。受理范围为网上各类不良与信息,包括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钓鱼、色情等不良网站,不良APP,个人信息泄露等。

(二)微信客户端举报

1、找到微信手机客户端,并将其打开。打开微信首页点击页面底部的‘我’图标进入;

2、找到‘钱包’功能并点击进入;

3、点击‘城市服务’进入城市服务功能;

4、选择‘网络不良信息举报’功能并进入;

5、点击相关举报类型(垃圾短信、诈骗电话、骚扰电话、个人信息泄漏等);

6、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点击举报即可完成。

(三)聊天窗口举报

1、在与骗子对方的聊天框中,点击右上角的聊天详情;

2、在聊天详情中,能够看到有着一个投诉的选项;

3、在投诉的其中,选择欺诈骗钱相关的选项;

4、点击上传自己的聊天记录与图片证据;

5、等待微信举报处理结果。

(四)网警举报

如遇到了网络游戏诈骗,兼职被骗,电信诈骗,网上代购、基金收益退款,如您损失了金钱,可以联系网警专线,网警将竭力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全力追回被骗财物,维护公民利益。

二、欺诈防范

1、不要轻信诈骗分子的言语,不贪图小利。网上购物,请尽量选择正规第三方交易平台去完成交易。一经发现对方有售假或诈骗时,请立即报警或在微信客户端点击“投诉”选项进行举报。

2、当微信中有人向你发起汇款要求时,请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所有涉及汇款、转账等务必电话确认,谨防诈骗。

3、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不轻信陌生人。

结语

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微信客户端举报、聊天窗口举报以及网警举报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微信诈骗行为进行举报和打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加强欺诈防范意识,不轻信诈骗分子的言语,选择正规交易平台进行网上购物,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并电话确认汇款要求,谨慎交友,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安全和公民利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