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应当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2024-05-22 05:08:4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了非因工受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病伤假期工资、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和非因工残废救济费。根据工龄不同,工资比例有所不同。当医疗期间超过6个月时,病伤假期工资停发,改为支付非因工负伤救济费。一旦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其他劳动保险待遇停止享受。这些规定至今有效。

法律分析

195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至今仍然有效,按照其规定,非因工受伤待遇含:

(一)医疗费:包括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贵重药费、住院的伙食费及就医路费则由本人负担。

(二)病伤假期工资:医疗期间连续6个月内的,按月给付病伤假期工资,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已满6年不满8年者,为本人工资90%;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100%。

(三)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医疗期间连续超过6个月的,病伤假期工资停发,改为按月给付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为本人工资40%;已满1年未满3年者,为本人工资50%;3年及3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60%。此项救济费付至能工作或确定为残废或死亡时止。

(四)非因工残废救济费: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除领取非因工残废救济费、本人死亡时的丧葬补助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外,其他劳动保险待遇应停止享受。

拓展延伸

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应当享受的待遇及其保障措施

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应当享受的待遇及其保障措施包括医疗费用报销、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康复费用报销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在非因工受伤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与工伤相类似的待遇。医疗费用报销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劳动者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或者工伤保险来报销因非因工受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工伤津贴,该津贴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伤残程度来确定的。伤残补助金是针对伤残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用于补偿其因伤残而造成的生活上的困难。康复费用报销是为了帮助劳动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设备、康复训练等费用。总之,为了保障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后的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劳动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帮助。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将享受一系列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病伤假期工资、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和非因工残废救济费等。这些待遇的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龄和伤残程度而定。此外,还有其他保障措施,如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和康复费用报销等,以帮助劳动者恢复健康和应对困难。国家制定这些措施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待遇和支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批准后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