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派出所当天受理了后迟迟不处理怎么办
2024-06-06 05:31:48 责编:小OO
文档


1、与派出所办案人员沟通协调。去派出所,跟具体办案人员咨询案件不处理的原因,加强跟他们的沟通协调,并提出请求他们尽快处理案件的要求。

2、找派出所所长反馈情况。如果办案人员不处理,首先找派出所所长反应情况,了解原因,并提出要求。

3、网上投诉。如果与派出所多次沟通后,任不处理,可以在网站、网站等官方网站进行投诉。

4、到上级县(区)信访办反应情况。可以到派出所的上级管理机构信访办反应情况,将派出所不作为的事实和证据向说明,请求他们要求派出所秉公处理。

5、向或者纪委投诉。到信访办或者纪委投诉派出所,把事实经过和原委如实的向他们反应。

6、利用网络舆情。多方协调后,如果任然没有结果,可以搜集证据,将派出所的不作为或者贪污事实在网上曝光,让派出所迫于压力尽快解决你的案子。

一、监视居住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一)呈批。

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内容包括:简要案情及立案情况,拟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涉嫌犯罪的情况,拟监视居住的理由,拟监视居住的地点,决定监视居住的法律依据等。

(二)批准。

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监视居住的,办案部门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和《监视居住执行通知书》。

(三)监视居住执行地点。

监视居住应当在以下地点执行:

1、固定住处。指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处,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执行,不得另行指定执行场所。但是,对案情特殊,不宜在犯罪嫌疑人的固定住处执行的,经地市级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为其指定临时住处执行。

2、指定居所。指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没有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为其指定的生活居所。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固定住处,应当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3、机关不得建立专门的监视居住场所,对犯罪嫌疑人变相羁押。严禁在机关办案场所、办公场所或者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其他场所执行监视居住。

(四)宣布监视居住。

机关向犯罪嫌疑人宣布监视居住,应当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宣布监视居住时,侦查人员应当表明执法身份,向犯罪嫌疑人宣读并送达《监视居住决定书》,责令其在《监视居住决定书》副本上签名(盖章)、捺指印,副本存入诉讼卷。

侦查人员应当向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宣布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他人;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可以暂扣其身份证件、机动车(船)驾驶证件。

(五)交付执行。

侦查人员应当将被监视居住人带至其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将《监视居住执行通知书》和有关材料送达执行的派出所,副本由派出所签收,侦查终结时存入诉讼卷。

机关收到人民、人民有关决定监视居住的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住处或者居所地的县级机关执行。负责执行的县级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监视居住人的身份和住处或者居所,报告县级机关负责人后,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居所地的派出所执行。

(六)备案。

办案部门应当在监视居住实施后一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网上督察系统以及直接送达法律文书复印件等形式,将被监视居住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涉嫌犯罪的行为、实施时间、实施监视居住后涉案人员所在的地点及办案单位和主办民警等情况报本级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备案。

(七)监督考察。

1、执行监视居住的派出所应当指定民警具体负责监视居住对象的监督、考察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1)监督、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有关规定;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应当及时告知原决定机关;

(3)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十五日前,通知原决定机关;

2、执行监视居住的派出所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采集、录入有关信息。

3、被监视居住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报经县级机关批准。人民、人民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原决定机关同意。

4、执行监视居住的派出所应当将监视居住的执行情况报告所属县级机关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

5、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七)监视居住后案件的办理。

1、在监视居住期间,机关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

2、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案情变化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3、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4、符合移送审查起诉条件的,决定机关应当及时向人民移送审查起诉。

(八)解除监视居住。

1、解除条件。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

2、解除程序。解除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应当依照以下规定办理,但变更为拘留、逮捕的,原监视居住自动解除,不再办理解除手续。

(1)呈批。对犯罪嫌疑人解除监视居住,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解除监视居住报告书》,报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呈请解除监视居住报告书》内容包括:简要案情及立案情况,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拟解除监视居住的理由,决定解除监视居住的法律依据等。

(2)批准。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办案部门制作《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解除监视居住通知书》。

(3)送达。侦查人员应当将《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和《解除监视居住通知书》交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执行机关或者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将《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送达被监视居住人,让其在副本上签名(盖章)、捺指印,填写收到日期。执行机关应当将《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副本退回决定解除监视居住的机关,由决定机关存入诉讼卷。

二、如何向派出所索要证据

向派出所索要证据,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可以向当事派出所的领导投诉;

2、当事人索要证据可以向上级机关投诉;

3、向区县或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4、索取证据必要的时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5、当事人可以委托当地律师,向提交证明进行调取。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

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机关、人民或者人民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