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二审终审制和再审指什么
2024-03-25 20:22:02 责编:小OO
文档


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的审理,即告结束的审判制度。也就是说,一审人民审理宣判的判决、裁定,尚不能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允许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上诉,经二审人民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判,立即产生法律效力。

我国的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实行的都是两审终审制。但为了保障裁判的公正,使已发生法律效力但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得以纠正,于是在我国“两审终审制”之外设立了一个的审判程序,即审判监督程序。

它不是每一个案件的必经程序,是有别于一审、二审的一个具有补救性质的纠错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置并不违背两审终审制,正如有些学者所讲,它的设置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再审程序,可以反向性地促使一审和二审程序公正度的提升,以期通过其自身功能的强化达到最终消灭再审程序的目的。

审判监督程序所审理的案件,不仅包括人民和人民基于审判监督权启动再审程序的案件,也包括基于当事人申请再审,人民审查后启动的再审案件。该程序的设置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维护权利的最后一道司法防线,是一种特殊的事后纠错和救济程序。由于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否定,就意味着要牺牲原判决、裁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也会影响争议解决的效率。因此,为了保持法律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律对该程序的启动进行了严格,尤其是对启动主体和事由等的。

一、一般来说二审败诉还能上诉吗

二审败诉还可以进行上诉。当事人对二审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进行申诉,但是要符合申请的条件。

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调查收集,但其未调查收集的,可以申诉。

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或者人民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可以向人民或者人民提出申诉。

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应当开庭审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