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遭遇裁员,如何获得赔偿?
2024-03-22 09:55:15 责编:小OO
文档


用人单位裁员是否应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无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关系且未支付经济补偿,应支付赔偿金(2N);2.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符合规定应支付N或N+1;3.劳动者存在规定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书面通知。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裁员,也就是开除、解雇劳动者,是否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拓展延伸

遭遇裁员后的赔偿索取策略

遭遇裁员后,如何获得赔偿?在面临裁员时,员工有权利寻求合理的赔偿。首先,要仔细研究劳动法和公司,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赔偿标准。其次,收集相关证据,如裁员通知、合同、工资单等,以支持索赔。第三,与雇主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并尽量通过和解解决纠纷。如若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雇佣劳动律师,他们将帮助您评估索赔的合理性,并代表您与雇主协商或提起诉讼。最后,要保持耐心和坚定,追求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际关系。

结语

裁员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但对劳动者来说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考虑支付补偿或赔偿。具体情况分为三种:若解除劳动关系无合法理由且未支付补偿,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若符合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或代通知金;若劳动者存在特定情况,用人单位可不支付补偿但需提前通知。遭遇裁员后,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和赔偿标准,并考虑与雇主沟通和解决纠纷。如有需要,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律师的协助,以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