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隐瞒怎么办?
2024-06-19 03:27:37 责编:小OO
文档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隐瞒需重新提起诉讼,重新分割财产;诉讼离婚后可提起财产诉讼的情形包括漏分财产、隐藏转移财产;登记离婚后可提起财产诉讼的情形包括漏分财产、不履行协议、隐藏转移财产。离婚协议部分不受国家公权力认可,当事人有异议仍可诉讼。离婚财产分割应按实际数额进行,不得转移或隐匿,违反者需重新分割并赔偿。

法律分析

一、离婚协议财产分割隐瞒怎么办?

1、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财产的可以重新提出诉讼,并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2、在离婚时,一方存在隐瞒财产的,可以在有效的诉讼期限内重新提出分割财产的诉讼请求,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有权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隐瞒行为之日起3年内向有管辖权的起诉。

3、请求再次分割共同财产,并且在再次分割财产时,对于隐瞒财产的行为人少分或者不予分配共同财产。

二、诉讼离婚后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离婚后,当事人对生效后所涉及的财产已无诉权,当事人不得再次提起生效的法律文书中已经处理的财产进行分割的诉讼,而只能通过申请再审的途径。对于离婚诉讼中忽略的财产,漏审、漏判的财产,则可以提起诉讼。因此,诉讼离婚后,可以提起财产诉讼的情形包括:

1、诉讼离婚时漏分的夫妻共同财产;

2、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三、登记离婚后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1、离婚协议中漏分夫妻共同财产;

2、登记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对财产的分割约定;

3、登记离婚后,一方对离婚协议中对财产的分割约定反悔,要求变更或撤销原财产分割协议;

4、登记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子女抚养部分仅体现协议双方的意志,婚姻登记机关对此不予审查或仅作浮浅之形式审查,故该部分未得国家公权力认可,当事人事后有异议甚至反悔的,仍应享有诉权,至于实体上能否胜诉则另当别论。即使是在协议中已有过约定的财产,事后发生纠纷的,也应作为夫妻登记离婚后的财产纠纷,由人民进行审理。

因此双方如果是正在协商离婚,那么财产的分割一定要按照具体的财产数额来进行分割。不能够有转移或者隐匿的情况出现,一旦被发现,那么对方是可以要求继续重新分割双方的财产的。这时候说不定还需要给被隐匿财产的那一方进行赔偿。

结语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的隐瞒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在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财产,可以重新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财产。在有效的诉讼期限内,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提出分割财产的诉讼请求。对于隐瞒财产的行为人,在再次分割财产时,可能会面临少分或不予分配共同财产的处罚。离婚后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包括:漏分的夫妻共同财产、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等。离婚协议中的财产部分仅体现协议双方的意愿,当事人有异议时仍享有诉权,具体能否胜诉需审理。因此,在协商离婚时,财产分割应按照具体数额进行,不得转移或隐匿财产,否则可能面临重新分割和赔偿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