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处理失踪人口警情的方法
2024-06-18 05:01:30 责编:小OO
文档


报警失踪人口处理流程包括儿童随时报警,成年人失踪24小时后到派出所报案,经审查立案并展开侦查;申请宣告失踪需满足下落不明满2年、与失踪者有利害关系、书面申请的条件;办理失踪人口报案需提供近期照片、户口簿和登记表。

法律分析

报警失踪人口处理的流程是,儿童失踪随时可以报警,成年人失踪二十四小时后到当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进行调查核实,符合立案的,准予立案,并展开侦查。

一、报警失踪人口处理流程

报警失踪人口处理流程:如果儿童失踪的,可以随时向机关报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超过二十四小时,失踪者的亲属可以持本人身份证件或关系证明文件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并提供相关情况。机关对走失人员其近亲属报案的,要经过审查,对失踪时间、原因,失踪前的活动及表现等,经审查确定是否立案以及相应的侦查措施。

二、宣告失踪的条件

申请人民宣告公民失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有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

认定公民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应当从公民离开自己的最后住所地或居所地之日起,连续计算满2年,中间不能间断,如有间断,应从最后一次出走或最后一次来信时计算。

2.必须是与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关系的人向人民提出申请

利害关系人,是指与下落不明的公民有人身关系或者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包括失踪公民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与之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的人。

3.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申请书应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申请人的请求、并附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其他有关机关,是指机关以外的能够证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机关。

《民法典》

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第四十一条,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自其失去音讯之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自战争结束之日或者有关机关确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计算。

三、失踪人口报案所需材料

办理失踪人口报案所需材料如下:

1.失踪人近期照片两张;

2.户口簿;

3.填写失踪人口案件登记表。

结语

失踪人口报案,儿童随时可报警,成年人失踪24小时后到派出所报案,经调查核实,符合立案的将展开侦查。申请宣告失踪需具备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与失踪者有利害关系的人提出申请、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的条件。办理失踪人口报案需提供近期照片、户口簿和案件登记表。以上是报警失踪人口处理流程及宣告失踪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衔条例:第六章 消防救援衔的保留、降级和取消 第二十六条 消防救援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以及因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其消防救援衔相应取消。

消防救援人员退休后犯罪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十四条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