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假释期间可以用禁止令吗
2024-06-18 04:28:38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假释期间可以用禁止令吗的法律问题,

一、假释期间可以用禁止令吗

我国假释不适用禁止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办理假释需要花钱吗

办理假释不需要花钱。

法律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办理假释案件,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假释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适当适用假释,将服刑一定时期后有悔改表现,不需要继续监禁改造的罪犯放在社会上,可以有效地促使罪犯服从教育改造,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假释犯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将撤销假释,投入监狱执行。

相关内容: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刑法中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下是可以假释的,假释也意味着可以提前被放出监狱,那么针对假释这个法律问题刑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是必须要重视的,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下法律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一、

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是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原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则不再撤销假释,只能对该罪在考虑追诉时效的前提下进行单独处理。

二、假释期间发现漏罪怎么判?

关于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三、假释期间要注意什么

假释一般都会设定一定的考验期,根据《刑法》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那么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我们又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刑法》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通过阅读以上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了解,假释和缓刑不同,假释之后发现漏罪是不需要撤销假释的,而缓刑中发现漏罪是需要撤销缓刑,新罪与旧罪并罪处罚,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要看具体情况。

假释期间可以宣告禁止令吗

关于假释期间可以宣告禁止令吗的法律问题,

一、假释期间可以宣告禁止令吗?

假释不适用禁止令,禁止令只适用于管制执行期间及缓刑考验期间,上述两期间内禁止犯罪分子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但假释期间也需要遵守相关规定。

《刑法》

第八十四条

【假释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二、假释的条件有哪些?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三、假释和减刑的区别有哪些?

1、对象不同。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执行了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实施的犯罪分子。

2、次数不同。

假释只能适用一次,而且附有考验期和必须遵守的条件;减刑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次。

3、内容不同。

假释是将犯罪分子提前释放,在考验期内予以考验;减刑则是适当减少犯罪分子的刑期,犯罪分子仍然在监狱里执行相应的刑期。

4、新罪和漏罪产生的影响不同。

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新罪或者漏罪的,则撤销假释,按《刑法》第69条规定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减刑后有新罪或者漏罪都不影响已经作出的减刑裁定。

虽然假释期间不可以宣告禁止令,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不受。如果在假释期间不服从监督管理,假释是可以被撤销的,而且假释考验期并不能折抵服刑时间。人民对犯罪分子裁定假释时,会告知假释期间要遵守的相关规定。

相关内容: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刑法中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下是可以假释的,假释也意味着可以提前被放出监狱,那么针对假释这个法律问题刑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是必须要重视的,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下法律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一、

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是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原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则不再撤销假释,只能对该罪在考虑追诉时效的前提下进行单独处理。

二、假释期间发现漏罪怎么判?

关于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三、假释期间要注意什么

假释一般都会设定一定的考验期,根据《刑法》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那么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我们又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刑法》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通过阅读以上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了解,假释和缓刑不同,假释之后发现漏罪是不需要撤销假释的,而缓刑中发现漏罪是需要撤销缓刑,新罪与旧罪并罪处罚,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要看具体情况。

假释犯可以适用禁止令吗

关于假释犯可以适用禁止令吗的法律问题,

一、假释犯可以适用禁止令吗

我国假释不适用禁止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办理假释需要花钱吗

办理假释不需要花钱。

法律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办理假释案件,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假释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适当适用假释,将服刑一定时期后有悔改表现,不需要继续监禁改造的罪犯放在社会上,可以有效地促使罪犯服从教育改造,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假释犯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将撤销假释,投入监狱执行。

相关内容: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

很多罪犯在关押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让国家认为其有悔过的决心而给予了缓刑或者假释的决定,但是这样好的机会也总是被那些犯罪人给浪费而被撤销,那么,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其实被撤销的后果无非就是继续原来的处罚而没有任何的减轻机会。下面来看看具体的内容。一、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

1.成功的假释:认为原判刑罚巳经执行完毕。

2.失败的假释:假释被撤销。三种情形以及处理方式:

(1)发现漏罪。这是指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未判决的罪。

①发现的漏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在所不问;是同种罪,还是异种罪,也在所不问。也即,即使发现的漏罪是过失犯罪、同种犯罪,也应撤销假释。

②撤销假释后,对前罪和漏罪先并后减,即将前罪刑期和漏罪刑期进行合并,然后减去前罪已执行刑期。注意:已经经过的考验期,不算已经执行的刑期。

③如果在考验期期满后发现漏罪,就不能撤销假释,只能另行起诉审判。

(2)又犯新罪。这是指在考验期内犯新罪。

①又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在所不问;是同种罪,还是异种罪,也在所不问。也就是说,即使又犯的新罪是过失犯罪、同种犯罪,也应撤销假释。

②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并在考验期限内被发现,应当撤销假释。

③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但在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应当撤销假释。

④撤销假释后,对前罪和新罪先减后并,即先用原判刑期减去已执行刑期,然后用剩余刑期跟新罪刑期合并。注意:已经经过的考验期,不算巳经执行的刑期。

⑤在考验期满后犯新罪,不能撤销假释。注意:可以成立累犯。因为假释考验期满就视为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3)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管规定,应当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在假释考验期内,对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被假释的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注意】在假释考验期内,没有剥夺犯罪人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自由的权利。这一点和管制不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假释考验期的遵守规定和缓刑考验期的遵守规定基本相同。

【总结】缓刑和假释:

二者性质上的区分:第一,发生阶段不同。缓刑发生在审判阶段,在判决时宣告缓刑。假释发生在执行阶段,执行一定刑期后裁定假释。第二,成功的效果不同。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假释考验期满,认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综上所述,如果说被判刑需要被拘留关押的人因为表现而被奖励可以假释或者缓刑其实就相当于是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得到了正常生活的自由,但是如果这些人不好好珍惜继续犯罪就只能被取消这样的待遇。

适用假释时可以禁止令吗

关于适用假释时可以禁止令吗的法律问题,

一、适用假释时可以禁止令吗

我国假释不适用禁止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办理假释需要花钱吗

办理假释不需要花钱。

法律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办理假释案件,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假释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适当适用假释,将服刑一定时期后有悔改表现,不需要继续监禁改造的罪犯放在社会上,可以有效地促使罪犯服从教育改造,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假释犯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将撤销假释,投入监狱执行。

相关内容: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

很多罪犯在关押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让国家认为其有悔过的决心而给予了缓刑或者假释的决定,但是这样好的机会也总是被那些犯罪人给浪费而被撤销,那么,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其实被撤销的后果无非就是继续原来的处罚而没有任何的减轻机会。下面来看看具体的内容。一、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后果是什么?

1.成功的假释:认为原判刑罚巳经执行完毕。

2.失败的假释:假释被撤销。三种情形以及处理方式:

(1)发现漏罪。这是指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未判决的罪。

①发现的漏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在所不问;是同种罪,还是异种罪,也在所不问。也即,即使发现的漏罪是过失犯罪、同种犯罪,也应撤销假释。

②撤销假释后,对前罪和漏罪先并后减,即将前罪刑期和漏罪刑期进行合并,然后减去前罪已执行刑期。注意:已经经过的考验期,不算已经执行的刑期。

③如果在考验期期满后发现漏罪,就不能撤销假释,只能另行起诉审判。

(2)又犯新罪。这是指在考验期内犯新罪。

①又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在所不问;是同种罪,还是异种罪,也在所不问。也就是说,即使又犯的新罪是过失犯罪、同种犯罪,也应撤销假释。

②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并在考验期限内被发现,应当撤销假释。

③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但在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应当撤销假释。

④撤销假释后,对前罪和新罪先减后并,即先用原判刑期减去已执行刑期,然后用剩余刑期跟新罪刑期合并。注意:已经经过的考验期,不算巳经执行的刑期。

⑤在考验期满后犯新罪,不能撤销假释。注意:可以成立累犯。因为假释考验期满就视为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3)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管规定,应当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在假释考验期内,对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被假释的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注意】在假释考验期内,没有剥夺犯罪人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自由的权利。这一点和管制不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假释考验期的遵守规定和缓刑考验期的遵守规定基本相同。

【总结】缓刑和假释:

二者性质上的区分:第一,发生阶段不同。缓刑发生在审判阶段,在判决时宣告缓刑。假释发生在执行阶段,执行一定刑期后裁定假释。第二,成功的效果不同。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假释考验期满,认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综上所述,如果说被判刑需要被拘留关押的人因为表现而被奖励可以假释或者缓刑其实就相当于是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得到了正常生活的自由,但是如果这些人不好好珍惜继续犯罪就只能被取消这样的待遇。

假释犯适用禁止令吗

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仅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这里没规定对假释犯使用禁止令,所以假释之后不适用禁止令。

假释可不可以实行禁止令

关于假释可不可以实行禁止令的法律问题,

一、假释可不可以实行禁止令

我国假释不适用禁止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办理假释需要花钱吗

办理假释不需要花钱。

法律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办理假释案件,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假释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适当适用假释,将服刑一定时期后有悔改表现,不需要继续监禁改造的罪犯放在社会上,可以有效地促使罪犯服从教育改造,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假释犯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将撤销假释,投入监狱执行。

相关内容: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刑法中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下是可以假释的,假释也意味着可以提前被放出监狱,那么针对假释这个法律问题刑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是必须要重视的,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下法律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一、

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是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原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则不再撤销假释,只能对该罪在考虑追诉时效的前提下进行单独处理。

二、假释期间发现漏罪怎么判?

关于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三、假释期间要注意什么

假释一般都会设定一定的考验期,根据《刑法》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那么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我们又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刑法》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通过阅读以上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后发现漏罪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了解,假释和缓刑不同,假释之后发现漏罪是不需要撤销假释的,而缓刑中发现漏罪是需要撤销缓刑,新罪与旧罪并罪处罚,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要看具体情况。 该内容由 李成旺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