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需由申请人提供完整材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如果申请人无法提出申请,需提供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与伤亡职工关系的证明。特殊情况下,还需提交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法律分析
一、工伤鉴定在哪里做
初次劳动能力鉴定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的时间应当是工伤职工的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或者是已经痊愈。
二、需要提供什么证件
(一)工伤鉴定申请表;
(二)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三)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初次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职工本人无法申请、由其直系亲属或者工会组织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应同时提交申请人身份证明及申请人与伤亡职工关系的证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应当同时提交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据材料:
(一)属于交通事故的,提交交警管理部门确定的事故责任结论证明;
(二)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的,提交市民政、门出具的证明;
(三)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提交伤残证件及指定医院的旧伤复发诊断证明;
(四)因公外出期间失踪的,提交人民宣告死亡的证明;
(五)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提交机关或人民出具的证明;
(六)特殊情况需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申请材料。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流程及所需证件
工伤认定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确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或职业病,以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受伤员工应及时就医并取得医疗证明;其次,将医疗证明、工伤事故报告等材料提交给用人单位;然后,用人单位将材料提交给劳动保障部门或保险公司进行工伤认定;最后,根据认定结果,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常见的所需证件包括医疗证明、工伤事故报告、劳动合同、工资单等。劳动者应按要求准备和提供相关证件,以确保工伤认定的顺利进行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结语
劳动者在进行工伤认定时,需遵循一定程序并提供相关证件。首先,申请人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其次,需要准备工伤鉴定申请表、身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以及初次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若申请人无法申请,由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代为提出,还需提交相关证明。特殊情况下,还需提供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劳动者应确保提供的材料完整,以保障工伤认定的顺利进行和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就医、提交材料、认定审核等环节,最终劳动者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