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上的财产分割约定有效,但需要办理离婚登记后方生效。夫妻一方擅自赠与财产给第三者需经双方同意,否则赠与合同无效。违反夫妻忠诚义务的一方可被要求支付离婚损害赔偿。根据《民法典》,离婚协议书需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方具有效力。
法律分析
一、离婚协议书上的财产分割有法律效应吗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共同财产分割的约定,如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约定有效。但要办理离婚登记后,离婚协议书才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二、夫妻一方擅自赠与财产给第三者有效吗
首先,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赠与第三者财产,需要先确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按规定,以下情形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比如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以及养老保险金等。
所以,一方发现另一方拿了以上财产赠与他人,那么属于处分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经过双方的同意。
其次,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可以主张赠与合同无效。
一方擅自赠与他人财产,过后未得到另一方的追认,那么属于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权,赠与合同将属于无效。
最后,夫妻一方找第三者,违背夫妻忠诚义务,如果双方又进行同居,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协议书关于共同财产分割问题,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就具有效力。
但离婚协议书要办理离婚登记后,才会生效。
结语
离婚协议书上的财产分割约定,如果双方真实表示意愿且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约定是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书要在办理离婚登记后方能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因此,离婚协议书的共同财产分割问题,只有在双方真实意愿的基础上,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才具备有效力。请注意,离婚协议书的生效需要进行离婚登记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章 留置权 第四百五十五条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六十四条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