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父母哪些情况下需要子女赡养
2024-06-18 01:44:48 责编:小OO
文档


父母需要子女赡养的情形和法律责任。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拒不执行者可能面临拘留或刑罚。离婚后,抚养费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费用。老人需要赡养的条件是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赡养义务包括经济支持、精神安慰和日常照料。经济困难不充分作为拒绝赡养的理由。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有相互赡养的权利。

法律分析

一、父母哪些情况下需要子女赡养

父母需要子女赡养的情形:60周岁的父母即需要赡养。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父母不赡养子女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义务,如果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子女可以起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

如果判决对方支付抚养费后,对方仍不执行作出的关于抚养费的生效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申请强制执行。

拒不执行人民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

有能力执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三、老人什么情况下需要赡养

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老人需要赡养。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一种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义务。

父母虽已高龄但有养老金,养老金可以满足部分生活支出,对于父母要求增加赡养费的请求,要综合考虑到父母实际生活支出、赡养需求以及子女的经济条件、赡养义务履行情况等。

履行赡养义务的方式有多种,不仅包括支付赡养费,还包括精神安慰、生活照料、日常陪伴等。经济困难的成年子女仅仅以家庭贫困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方式履行赡养义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需要子女赡养的情形包括60周岁以上的父母,赡养人应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而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权要求抚养费。同时,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也有权要求赡养费。对于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和处罚措施。在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履行赡养义务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限于支付赡养费,还包括精神安慰、生活照料等。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考虑父母的需求和子女的经济条件,以其他方式履行赡养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