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犯有公共安全罪,若危险方法是否成立,判刑标准是什么?
2024-06-17 22:08:05 责编:小OO
文档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罚幅度及构成要件。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者,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害公共安全)、客观要件(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主体要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主观要件(犯罪故意)。

法律分析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几年

1、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过失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行为人用危险方法侵害了特定的对象,对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无危害即不危害公共安全,就不构成该罪。

2、客观要件

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但与上述危险方法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该罪的其他危险方法包括两层含义:

(1)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

(2)其他危险方法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相当且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

3、主体要件

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

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实施的危险方法会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案件除少数对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持希望态度属于直接故意构成外,其他多数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以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了他的人生命和健康,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行为人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并且造成的财物损失数额巨大的,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结语

通过使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行为人可能面临严厉的刑罚,包括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公共安全的客体、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客观表现、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作为主体以及犯罪的故意。因此,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还可能涉嫌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可能面临严重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