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假释?假释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4-06-18 00:58:07 责编:小OO
文档


假释是一种制度,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三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同时,犯罪分子还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表现才能被认为确有悔改表现。假释的核准也需经过最高人民核准。

法律分析

假释是一种制度,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满后,若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表现出悔改态度,且不再对社会造成危害,则可以提前释放。

主要有三个条件:

其一,只有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且必须满足一定的执行刑期条件。

其二,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其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律师补充: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

(1)认罪伏法;

(2)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拓展延伸

假释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提前释放,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时间考验,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假释的条件有哪些?如何判断假释申请人是否有悔改表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

1.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2.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3. 宣告假释后,认真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4. 假释考验期满,符合释放条件。

判断假释申请人是否有悔改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假释申请人是否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且积极参与各项改造活动;

2. 假释申请人是否表现出明显的悔改表现,如积极退赃、赔偿损失、道歉等;

3. 假释申请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证明其已经改过自新;

4. 假释申请人是否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归社会等。

综上所述,假释的条件包括四个方面,而判断假释申请人是否有悔改表现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假释申请人是否符合假释条件,确保假释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结语

假释制度是一种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制度,其主要是通过满足一定的条件来提前释放。这些条件包括: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满足一定的执行刑期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律师补充了四个方面的情况可以认为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犯罪分子同时具备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这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提出假释建议,人民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负责。审判由人民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人民和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