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村房屋的继承权属于谁?
2024-06-18 21:44:30 责编:小OO
文档


农民转为城市户口后,无法继承宅基地,但可以继承房屋。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只有使用权;房屋可以继承但不能拆重建。非农村户口继承房屋后,享有拆迁补偿权。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农村住房继承需获得村委同意。

法律分析

如果改变了自己的农民身份转为城市户口,那么父母之前留下的宅基地就不能拥有了,不能继承也不能再盖房子,村里就可以把土地收回。因为农村的宅基地也属于集体,农民只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对于父母留下来的房子,还是可以继承的。子女可以在这个房子里面住,也可以使用,但是不能把房子拆了重建,一旦这个房子因为各种原因倒塌或者毁坏的话,村里就可以把土地收回。如果是当地遇到拆迁的话,那么这些非农户口的农村后代因为继承了房子,那么就也享有取得拆迁补偿的权利,也可以获得同样金额的补偿款。

《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五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权利人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一)房屋所有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变更的;

(二)房屋坐落变更的;

(三)房屋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

(四)同一所有权人分割、合并房屋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六条房屋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

(四)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

(五)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六)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移的证明材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第八十七条申请农村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受让人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办理。

非农村户口不可以继承宅基地,因为那是村上集体所有的土地,但农村住房还是可以继承的,住房是被继承人的私有财产,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房屋继承需要带上村委同意书、证明材料等到相关部门去申请变更房屋的所有权人。

结语

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后,宅基地将无法继承,且村里有权收回土地。然而,父母留下的房子可以继承,但不能拆除重建。如果发生拆迁,非农户口的农村后代因继承房子而享有相应的拆迁补偿权。根据《房屋登记办法》,房屋所有权转移需提交相关材料,并获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非农村户口无法继承宅基地,但可以继承农村住房,需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并获得村委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