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确定监护人需满足条件:由有关组织指定或确定。对指定不服,可向提起诉讼。监护人责任包括履行监护职责、抚养义务,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为父母或精神病人的配偶,兄弟姐妹等可作为指定监护人。申请需在原监护人不履职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情况下进行。
法律分析
申请确定监护人的,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经过有关组织予以指定。对于未成年人,要先由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于精神病人,要先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向人民提起诉讼,人民才能受理。未经指定而向人民起诉的,人民不予受理。
(2)确定监护人要根据《民法典》第27条第2款中的(1)(3)项或第2第1款中的(1)~(5)项规定确定指定监护人的顺序。
(3)如果是被指定人不服的,还应当在接到有关组织关于指定监护的通知(书面或口头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指定监护适用的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争议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后一顺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顺序的人担任,或同一顺序的人相互争着要当监护人的,较多的是前一顺序的人不愿意担任,推给后一顺序的人,后一顺序的人也不愿意担任,或同一顺序人之间相互推诿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裁决。
可知,我国立法上,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指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有关组织指定;二是由指定。其中前一种是后一种的必经程序,即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必须由有关组织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请人民作出撤销指定的判决,并另行指定监护人;如果未经有关组织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请求人民作出指定。
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要承担以下责任:
《未成年人保》第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在我国的监护制度的规定中,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其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而对精神病人而言其法定监护人则为配偶,除此之外,像兄弟姐妹等等都是作为指定监护人存在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被监护人必须处在在原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
结语
在我国的监护制度中,确定监护人需满足特定条件并经有关组织指定或裁决。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由父母或近亲属担任,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配偶或近亲属指定。对于监护人的争议,可向提起诉讼解决。监护人需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申请确定监护人需在原监护人不履职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六条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提起诉讼。
人民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