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报警会受理,机关、人民或人民对报案、控告、举报应接受。机关应审查材料,认定犯罪事实时立案,否则通知控告人。不服可申请复议,人民要求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如理由不成立,人民通知机关立案。对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指定地点讯问,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4小时。不得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需保证其饮食和休息时间。
法律分析
异地报警会受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人民认为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提出的,人民应当要求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认为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机关立案,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或者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结语
机关、人民和人民对于异地报警、报案、控告和举报都应予以受理。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机关应快速审查材料,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立案,否则应通知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人民认为应立案而机关不立案时,应要求机关说明理由。如理由不成立,应通知机关立案。对于犯罪嫌疑人,传唤和拘传持续时间有限,且需保障其基本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机关或者人民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