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么区分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
2024-06-26 03:40:02 责编:小OO
文档


本文主要探讨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以及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未遂。故意杀人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生命权,而故意伤害罪则主要侵犯的是他人身体权。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需要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判断,不能单凭口供或某事实就下结论。

法律分析

故意伤害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权,而故意杀人罪则更容易区分,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生命权。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拓展延伸

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它们的区别在于故意的内容不同。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故意伤害则是指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伤害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罚是死刑,而故意伤害罪的最高刑罚是有期徒刑。因此,故意杀人罪比故意伤害罪更严重的罪行。

在司法实践中,要区分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关键在于对被害人的生命或身体是否具有故意。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严重伤害,但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反之,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的身体伤害,但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总之,区分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关键在于对被害人的生命或身体是否具有故意。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严重伤害,但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反之,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的身体伤害,但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结语

结论:在判断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时,关键在于区分两罪犯罪故意内容的不同。故意杀人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生命权,而故意伤害罪则主要侵犯的是他人身体权。两罪的区别在于犯罪故意内容的不同,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等同,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需要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不能单凭口供或某事实就下结论。

法律依据

人民防空法(2009-08-27)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损坏人民防空设施或者在人民防空工程内生产、储存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险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