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法益保护原则是什么?
2024-06-25 13:34:41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国外的一种刑法理论和原则。认为刑法之所以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侵害了或威胁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认为这种行为侵害了法益,因此,刑法只是在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利益的情况下才适用。资产阶级胜利后,一些学者提出了刑法的任务应当由传统的维护国家政权和统治人民转向保益为重心,使法益概念在犯罪构成中占居显著的地位。法益保护原则是针对法律伦理主义而提出,法律伦理主义认为,刑法具有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任务。法益保护原则则认为,刑罚本身是一种痛苦,不是维护伦理道德的恰当手段,尤其是现代社会,伦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社会对不同的伦理价值观应当宽容,如果刑法的任务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容易在刑法名义下强制人们服从自己的价值观。尽管大多数犯罪在侵犯法益的同时也违反了社会伦理道德,例如杀人、强奸等犯罪,但是,诸如通奸、同性恋之类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并没有侵犯他人的法益,因而不应当做为犯罪行为处罚。法益保护原则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刑罚的性质和功能使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不可能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刑法只能保护较为重要的法益(社会生活利益),而对法益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往往会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其二,当犯罪行为发生在国外而且犯罪人是外国人的情况下,保护原则的实现就会受到它国主权的,涉及国与国之间刑事管辖权的法律冲突。中国刑法没有明确将法益保护原则作为刑法原则予以规定,但是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却是刑法的主要功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