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劳动者违约金的涉及情况以及劳动合同违约需要提供的证据。同时,指出如果劳动合同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或仲裁机构申请适当降低。
法律分析
一、劳动者违约金涉及哪些情况?
劳动者违约金涉及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违反竞业的。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二、劳动合同违约需要什么证据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3.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三、劳动合同违约金过高可以仲裁吗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过高可以向人民或者是仲裁机构适当的来进行降低的申请,因为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当中所规定的违约金需要合适,如果过高的话,是可以由法律来介入进行一定的调整的,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偿付给守约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的,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里所指的劳动合同违约证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情况:例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未经允许擅自离岗、泄露公司机密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范畴。
2. 用人单位的证据:用人单位应保存好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的相关证据,如警告、罚款单、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等。在证明劳动者违约时,用人单位需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已履行了相应的义务,而劳动者则应提供相反的证据,证明自己并未违反合同约定。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劳动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可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4. 劳动仲裁或诉讼: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动合同违约证据是证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在处理劳动纠纷时,应当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劳动者违约金涉及的情形包括违反服务期、保密义务和竞业等情况。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劳动合同违约需要当事人为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社团法人登记证等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金额计算清单。如果劳动合同违约金过高,可以向人民或仲裁机构适当降低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