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一般不需要监护人,只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才需要监护人。父母的监护权取决于子女的行为能力,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民法规定,18岁以上且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父母不再具有监护权。
法律分析
一、18岁以后还有监护人吗
1、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2、一般情况下,只有未成年人才需要监护人。成年人的,只有不能辨认或者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需要设置监护人。
3、《民法典》
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二、成年后父母还有监护权吗?
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年满18岁,父母就没有监护权了;否则就有,直至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为止.因此,监护权是否终身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分别为民法中对民事行为能力和监护人的规定:
1、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0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0—18周岁为民事行为能力人
16—18周岁但能以自己的劳动为生的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俗称神经病、傻子)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法定代理人。一般情况下,只有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需要监护人。成年后,父母的监护权取决于具体情况,直至其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为止。因此,监护权是否终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在法律中,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根据年龄和能力来进行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六条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