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非犯罪行为。但若拒不执行判决,涉嫌拒不执行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情节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并罚金。单位犯此罪者,单位判罚金,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微信上借钱不还一般不构成犯罪,借钱还不起属于民事纠纷,不属于犯罪行为。但是如果借款人在判决后,有能力还钱而拒不执行的,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微信借款违约案件的判决方式及程序
微信借款违约案件的判决方式及程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债权人应向提起诉讼,提交相关证据,说明借款事实以及对方未履行还款义务的证据。其次,将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审,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在庭审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双方的主张、证据以及法律规定,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判决。最后,会依据法律规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决借款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返还借款本金、支付利息、违约金等。同时,也会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判决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总之,微信借款违约案件的判决方式及程序是基于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的综合评判,以保障借款双方的合法权益。
结语
借款不还属于民事纠纷,非犯罪行为。但拒不执行判决涉嫌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情节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处罚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微信借款违约案件的判决程序包括诉讼、庭审、判决等。将综合考虑双方主张、证据和法律规定,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公正、合法的判决结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人民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限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者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