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准备和收尾工作中的伤害、职务暴力伤害、职业病、公务外出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单位应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30日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可适当延长申请时限。
法律分析
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七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内从事与准备工作、收尾工作的受到伤害的;工作时间内,履职受到暴力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公外出,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及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概述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工伤事件中被认定为工伤的具体情形进行总结和概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其他疾病。对于工伤认定,还需要考虑事故的发生地点、工作任务的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环境等因素。此外,相关法律规定还对工伤认定的程序、证明材料和赔偿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工伤事件进行具体总结和概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准备工作和收尾工作中的伤害、职业病、暴力伤害、公务外出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根据法规,单位应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工作场所安全健康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