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条是单位必须发放给员工的,其中包括工资明细和个人信息,并且应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员工收到工资条后应核对总额和分项是否正确,特别注意扣款项目和个人所得税的准确性。工资条不仅是维权的重要凭证,也是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
法律分析
在一般大型正规企业发工资的时候都会附带工资条一起发给员工,让员工了解自己工资明细情况,并进行核对。但也有一些公司员工表示,自己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工资条,基本都是公司财务直接把工资打卡上,那么,问题来了,工资条是必须发放的吗?
一、单位必须发工资条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二、收到工资条后注意事项:
1.工资条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一般来说,一个简单的工资条通常包括9个项目:工号、职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福利费、住房基金、应发工资、个人所得税和实发工资。
2.核对总额和分项是否正确
工资条拿到手后,可以对照看上面的数字是否按劳动合同签订的数额足值发放。
提醒:用工单位不可以用实物代替货币工资;而且单位也不得随意调整约定好的分项工资。
3.扣款项目一定要看仔细
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为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因此,反映到工资条上,个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项。
4.计算个人所得税扣款是否准确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以一定的工资起点为标准,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得出来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应该是: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个人缴存部分-30%交通补贴-20%通讯补贴-起征点。
5.工资条是你维权的重要凭证
工资条不仅对认定企业是否按时发放工资起到凭证作用,而且在产生纠纷时也是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
按照规定,公司在发工资的时候是应当给与职工一份工资明细清单的,既能让员工清楚自己工资组成结构,也方便在需要时能够进行查询,在出现纠纷,如员工对工资有疑义时,员工可以工资条为证明要求公司解释和解决,在无法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为凭证进行劳动仲裁。
结语
工资条是单位发放工资时必须提供的重要文件,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工资条包括多个项目,包括基本工资、福利费、个人所得税等。员工收到工资条后应仔细核对总额和分项是否正确,特别注意扣款项目和个人所得税的准确性。工资条不仅是员工了解工资明细的依据,也是维护权益和解决纠纷的重要凭证。因此,单位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及时提供工资条给员工,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和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