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分手对方寻死自己有责任么?
2024-06-25 11:56:42 责编:小OO
文档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我国刑法,以因果关系作为定罪的条件,分手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且一般来说分手也是不会导致死亡的结果,所以如果因为提分手,导致对方死亡,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也与对方自杀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综上所述,如果分手后,对方由于伤心自杀,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案例:2007年,家住平谷区的小琪(化名)认识了小王,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2011年10月开始了同居生活。其间,小琪还曾因意外怀孕而堕胎。

去年年底,小琪与小王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小王向小琪提出了分手。而据小琪留下的信息,她因多次堕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小王又有了外遇,这才要与她分手。

因难以接受现实,去年的11月26日,小琪在家中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幸而被家人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看到女儿悲痛的样子,小琪的父亲便带着小琪和她的叔叔一起,找到小王解决两人的感情问题,但并没有结果。距离第一次自杀仅仅数天后,11月30日,小琪曾给小王的手机打了数十个电话,并发了一条短信,称“我今天晚上就喝药走了,希望你看见信息回个电话!我走了会写个东西,会牵扯到你和潘××!对不起,永远都再见了!”小王则表示,当时小琪称其自杀的前提是他不与其和好,并且短信中也表示将在当天晚上喝农药离开。“我没有提出说不和好,也对她进行了劝解,我有理由相信她不会喝农药自杀。”

因为联系不到小王,小琪在当天下午2点服下农药后,来到了小王家中。据小王回忆,当时小琪喝下农药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睡觉,对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而小王的父亲及时发现,并拨打了急救电话,将小琪送到医院急救。12月1日,小琪因抢救无效死亡。

因认为小王没有尽到救助义务,导致小琪身亡,小琪的父母将小王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抢救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46万余元。一审认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应当确信小琪必然自杀,也并无必须报警或采取其他紧急方法的法定义务,而被告之家人也将小琪及时送医,应视为已经采取了合理方法,因此判决小王给付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一万元。小王认为,小琪自杀的原因与她的父亲不同意两人的婚事有直接关系。而小琪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自杀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小琪父母的代理律师也表示,对于这种情况,法律确实没有明确规定该应该处理。“但在没有法律规范时,应当适用法理和公序良俗原则,从民法理论上分析,被告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范方法但却没有作为,应当认定其侵权。”

解决此类案件,应把握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

二,行为人的行为与他人自杀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三,行为人对他人自杀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态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条

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