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分割中,债务的形成时间和原因、欠条的效力性、借款的使用方向以及债务是否已清偿是关键考虑因素。婚前形成的债务为个人债务,婚姻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但特殊情况下借款用于婚后生活则为夫妻共同债务。借款原因需与家庭生活需求相关,且欠条需完备且借款数额正确。借款的使用方向需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家庭投资,否则为个人债务。债务是否已清偿也是需要确认的要素。
法律分析
一、债务形成时间
在离婚财产分割在,若一方要求承担相关债务,首先要考虑得便是,债务形成的时间,一般来说,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在婚前形成的债务,为一方的个人债务,由其人承担;在婚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情况虽然债务的形成在婚前,但若该借款系用于婚后生活,那么,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二、发生债务的原因
债务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有的原因存在,在离婚纠纷案件中,债务的成因的审查,主要是看债的发生是否因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债的发生不一定直接与家庭生活相关,比如,因一方投资需要借款。这时,如果该投资实际上是家庭的投资行为,那么该债务就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三、欠条的效力性
欠条的效力性审查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直接的内容。欠条的效力性,首先表现的是,欠条是否系借款人本人书具;其次,欠条的内容是否完备,借款数额是否正确;债权人与借款人之间亲属关系,这涉及借款的真实性与否,以及借款事实的确认。在实践中,常发生的是借款人向其父母出具的借条,基于此种特殊的亲属关系,假如无配偶另一方的签字确认,此类借款不予认定。
四、借款的使用方向
有时候,借款的事实虽然存在,但配偶借款后并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需要或是家庭投资,而是个人挥霍,或者是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或者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就应认定为个人债务。
五、债务是否已清偿
虽然有借款事实的发生,且借款也是因家庭共同生活需要所借,夫妻双方对于借款事实都已知晓。但是如果该借款早已清偿或者应当清偿的,一方只是凭借条没有销毁的借条,就没有确认。
结语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对债务的处理需要考虑债务形成时间、发生债务的原因、欠条的效力性、借款的使用方向以及债务是否已清偿等因素。根据法律规定,婚前形成的债务由个人承担,婚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然而,如果债务发生与家庭共同生活需要相关,即使是婚前形成的债务也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此外,对于借款的效力性,需要确认欠条是否真实、完备,并考虑借款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如果借款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需要或未经对方同意进行个人支出、资助他人或经营活动,应认定为个人债务。最后,如果债务已经清偿或应当清偿,仅凭借条的存在并不能确认债务存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七条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