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刑法对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处罚规定有?
2024-06-15 00:46:36 责编:小OO
文档


《刑法》对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处罚规定以及立案标准。非法携带支、弹药、管制刀具或其他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且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立案标准包括携带数量、拒不交出、发生爆炸或燃烧等情形。此外,禁止携带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支者,可受警告或拘留,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携带的不仅是支,还有其他危险物品,判刑可能更严重。

法律分析

一、《刑法》对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处罚规定有?

1、认定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量刑情况如下:

《刑法》第130条

非法携带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携带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携带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

(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

(3)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

(4)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5)携带管制刀具二十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或者用来进行违法活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6)携带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泄漏、遗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携带支的其他法律规定有什么?

1、在禁止携带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支的,由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处所称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支。

2、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比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如果当事人违法携带支,并且是在公众场合,那么就是有可能危及到公共安全的,并不一定当事人开,或者是造成其他严重的后果,只要携带支这个行为就已经是属于犯罪的行为,但如果携带的不止支,还有其他的危险物品,那么判刑可能是会比较严重的。

结语

非法携带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处罚根据《刑法》第130条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立案追诉的标准包括携带具有杀伤性支或爆炸装置等,或者拒不交出数量达标的管制刀具等。此外,禁止携带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支的,相关人员可能面临警告、拘留或刑事责任。携带炸药、雷管或非法携带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行为也会受到刑事追究。因此,非法携带支及其他危险物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九条 依法配备公务用的人员,丢失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国家严格管制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支。

国家严厉惩处违反支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支管理的行为有检举的义务。国家对检举人给予保护,对检举违反支管理犯罪活动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支管理,适用本法。

对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和民兵装备支的管理,、军事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