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发生工伤赔偿纠纷怎样处理
2024-06-15 01:36:52 责编:小OO
文档


工伤赔偿纠纷的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受害人与相关使用者进行协商并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在提起劳动仲裁时,应首先申请工伤认定,并取得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申请劳动仲裁,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因工死亡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等项目。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

法律分析

在发生工伤赔偿纠纷时,您可以与相关使用者进行协商并达成赔偿协议。

2、申请调解: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赔偿事宜,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劳动仲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也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

提起劳动仲裁,首先应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在工伤发生后30天内不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可以在工伤发生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作认定后,申请劳动力认定,确定障碍等级。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申请劳动仲裁。

4、提起诉讼: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向提起诉讼。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二审上诉。

二、工伤赔偿项目有哪些

1、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如治疗费、挂号费、药费、住院费用和康复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住院伙食补助、交通费、护理费以及到外地就医的食宿费由用人单位报销。

2、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治疗工伤期间,由用人单位支付其原工资福利待遇。

3、因工死亡待遇因工死亡职工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生活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6、伤残津贴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其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五级至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

7、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自愿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自愿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向工伤职工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其实也就是工伤事故当中关于对工伤职工或工亡职工家属的赔偿,在双方之间产生的一种纠纷。现实中,这样的纠纷是大量存在的,而对于工伤职工一方来讲,就很有必要知道该怎样处理此类纠纷。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为工伤劳动者及家属提供有效帮助。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发生工伤赔偿纠纷怎样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纠纷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遭受工伤导致身体受到损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或雇主未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职工相应赔偿而产生的纠纷。对于这种纠纷,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赔偿纠纷的处理步骤如下:

1.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2. 用人单位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并积极配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进行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

3.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或者未积极配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进行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或者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提起工伤赔偿纠纷诉讼。

4. 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工会组织申请仲裁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或者未积极配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进行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或者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提起工伤赔偿纠纷诉讼。

5. 人民受理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后,应当依法进行审判,判决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

6. 用人单位对人民作出的工伤赔偿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应当自收到上诉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终审判决。

7.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或者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为人民作出的工伤赔偿判决确有错误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提出申诉,人民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再审决定。

结语

在发生工伤赔偿纠纷时,您可以与相关使用者进行协商并达成赔偿协议。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赔偿事宜,您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或者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您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提起劳动仲裁,首先应该申请工伤认定。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向提起诉讼。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二审上诉。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因工死亡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工伤赔偿纠纷的解决方法,可以查看本网站其他法律知识内容或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