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讨论了侵占罪的主体范围,特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职员和工人,还包括其他单位的职工,但不包括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法律分析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综上,凡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本法第382、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按本罪论处。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及其法律责任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指在职务行使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或挪用公共财物、企事业单位财物或他人财物的人员。主体包括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职务的人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是一种犯罪行为,主体一经定罪,将面临严重的法律责任。根据侵占数额的大小,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包括罚金和有期徒刑。此外,被判定有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还可能面临追缴财物、行政处分以及社会声誉受损等后果。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应当清楚自己的法律责任,并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职务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结语
职务侵占罪,涉及特殊主体,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这些人员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经理、部门负责人、职员和工人等。只要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在行使职权或从事工作时,若侵占单位财物,将面临依法惩处。国家工作人员不属于本罪的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应当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职务的公正和廉洁。根据刑法规定,一旦定罪,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罚金、有期徒刑、追缴财物、行政处分以及社会声誉受损等。因此,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应自觉维律的权威和职务的廉洁,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