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静夜思》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5-09-26 04:23:47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静夜思》
执教者落落课时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静夜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作者身在异乡,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抬头低头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月夜思乡的强烈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诗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很多孩子对这首诗已经能够背诵,但是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展开想象,从而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

2.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难点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采取演示法、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在情感体验方面,指引学生关注生活,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代入其中,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

1、猜一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月亮)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古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板书课题,揭题、释题。(5分钟)

1、“思”:思念,想念。

2、 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3、 有关诗人李白的交流。

自由回答,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所思所想。

简单介绍李白,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互相交流的方式更是让孩子有了一次表现的机会。
三、初读古诗,自读自学。(10分钟)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范读。

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生交流识字经验,互读互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重点介绍“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1听课文范读。 

2朗读课文,感受古诗韵味。 

3多种形式认读词语,纠正字音,认识反文旁。

认识词语,整体感知课文,调动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细读古诗,激发情感。(10分钟)

1、指名读,注意字音读的是否准确。多肯定,多鼓励,并针对指导。

2、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诗句。 

(1)“疑是地上霜”联系生活实际讲解“霜”,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中描写的景色,引导想象。

(2)“举头”就是抬头,指导学生做动作。

3、在这月明之夜,诗人怎么也睡不着,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大家猜猜,他会想些什么?

4、你们有没有思念过什么人,你会想些什么,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读出思乡之情。

5、配乐读,指导背诵并表演读。

1,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感受诗意。

2, 跟着老师的指导,积极思考问题。

3,抓重点词语,随指导感悟诗意,在朗读中,入诗入境,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4,在配乐中积极朗读,感受古诗韵味美。

5,配合表演,带感情朗读,深切感悟诗人情感。

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以及音乐的烘托、并借助图画的感染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李白的情怀,并读出古诗的韵味。

五、书写生字(8分钟)

1、学生观察每个字该怎样占格,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指导学生注意“目”、“耳”的笔画和笔顺;区别“头”和“米”的最后一笔。

学生自由练习,把每一个字都写漂亮。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反复提醒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堂小结

2分钟

同学们,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如果你也喜欢它,那么回家后把这首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家人听吧。
布置作业

1分钟

把《静夜思》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我认为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古诗意境,所以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首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试读、练读、互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等,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培养了合作自学的能力。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培智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然后抓住重点的诗句理解诗的意思,感情代入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读中感知诗意。 这部分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没有思念过什么人,你会想些什么,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的预设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从整堂课来看,我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教学流程不够流畅,教学语言还不够沉稳,教学速度有点快,内容繁多,预设比较挤,个别化教育不够深刻,这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培养,也是我今后教学特别注意的环节。 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