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2025-09-26 04:23:17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六年级下册)

●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 授课时间:课文              38课时

             古诗词背诵        5课时

             综合性学习        15课时

             口语交际          5课时

             习作              11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24课时

             总计              108课时

一、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安排

单元

序号单元

专题

读写训练

重点

教学内容课时

安排

1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1.文言文两则 2.匆匆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13
2

民风民俗

1.领悟表达方法

2.详写和略写

6.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12
3深深的怀念揣摩叙述顺序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13
4外国名篇名著1.把握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 鲁宾孙漂流记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14
5科学精神1.把握主要内容

2.领悟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

12
6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一、成长足迹  二、依依惜别

14
古诗词背诵诵读10首古诗词

5
三、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可联系春节习俗,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毕业前夕,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实施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四、课程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班级纪念册展评。  

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

1.生字表有80个生字要求会写。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2.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

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阅读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4.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写作

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